內文試讀
我們一開始想要溫和又講理,有時仍得面對孩子的負能量與反抗。不知不覺間,我們把自己逼得退無可退,好像只剩處罰這個辦法了。何以如此?我們就來細細拆解溝通瓦解的過程:
溝通狀況1:包裝成問題的命令
家長:(小寶寶快醒了,到時誤食這些小東西就糟糕了。)莉莉,可以請你現在把美勞作業收拾一下嗎?
孩子:(爸爸在問我問題,我還沒做好,那⋯⋯)不要。
溝通狀況2:設法溫和勸說
家長:(那我貼心點,多給她一些時間吧。)好,你可以再做五分鐘,時間到就要收拾囉。
孩子:(喔,爸爸在跟我商量的話⋯⋯)不要,我還要再一百分鐘!
溝通狀況3:直接下達命令
家長:(我剛才好聲好氣了,現在要板起臉來才行!)夠了!你馬上給我收拾乾淨!
孩子:(爸爸好兇,我也會兇,誰怕誰!)不要,人家還沒好啊!我在做工具箱!
溝通狀況4:語帶責罵地警告
家長:(這孩子居然頂嘴,我可不能就這麼算了!)莉莉,不要跟爸爸吵這個,你這樣很壞喔。
孩子:(才沒有,爸爸才壞!)你才壞!是你在跟我吵!
溝通狀況5:開始說教
家長:(情況愈來愈不妙,我大概得說清楚一點。)聽好了莉莉,你知道小寶寶喜歡把東西放到嘴巴裡。弟弟可能會被這些小東西噎到。你剛開始弄勞作的時候,就知道弟弟醒來要把東西收拾啦。如果你連這個都做不到,那我之後就不准你在這裡做美勞囉⋯⋯
孩子:(囉哩叭嗦的,都是寶寶害的啦。)我不管啦!那是小寶寶自己笨。
溝通狀況6:祭出處罰
家長:(這孩子就是要人家逼,不然永遠學不會教訓!)時間到,非得要我來收拾乾淨的話,你就別想拿回去囉。
孩子:(不公平,爸爸最討厭了!)哪有這樣的,爸爸最討厭了!
◆◆◆
這位父親一開始的立意良善,提出了非常合理的要求,給女兒不只一次配合的機會,還說明她需要把東西收乾淨的原因。
當然也有一些誤判——命令、說教和威脅——但即使你做的全都「正確無誤」,孩子憤而抗拒時(可能是大吼大叫、踢來踢去、亂扔東西),你仍然不得不採取行動,總不可能在小寶寶不顧窒息危險把東西塞進嘴裡,還無止境地給予孩子選擇、肯定他們的感受。
即使這次我們蒙混過關,衝突也不會就此結束。小寶寶明天還要睡午覺,大女兒一定又會想要做其他用到小零件的勞作。這位爸爸是否應該更加強硬,不准她進行美勞作業呢?那一定會讓父女之間的芥蒂加深,女兒也會愈來愈痛恨小寶寶的存在!
還是說這位爸爸應該讓步,再給不願配合的女兒一次機會?這可能反倒加深爸爸的不滿,同時讓孩子以為爸爸是紙老虎,因此可以任意忽視他的威脅。
幸好,還有第三種方法!一旦事態進展不順,害孩子愈來愈不滿,家長則懷疑起當初幹嘛要生孩子,就是解決問題的時機了。這個過程有助於親子重回同一陣線,到頭來,你不會再覺得孩子是打不倒的敵人,並且把孩子無窮無盡的精力,從反抗權威轉化成尋找解方,並且懂得尊重各方需求。
解決問題的步驟
行動前準備:假如雙方都在火氣上⋯⋯先等等!在激烈衝突當下,不適合採取解決問題的策略。你得先等到心情平復,才會稍微有耐心。
步驟1:肯定孩子的感受
家長:我在想我們昨天為了收拾東西吵架的事情。
孩子:(呃不會吧,我又要被罵了嗎?) 家長:你美勞作業做到一半,真的很難突然停下來喔。
孩子:(看起來爸爸沒有要罵我。)
家長:你只是想要好好做完吧。
孩子:對啊,我本來快做好了。(爸爸好像可以聽懂,那我就多說一點吧。) 孩子:每次小寶寶睡午睡,我都要保持安靜,小寶寶醒來以後,我又不能繼續做勞作。
家長:小寶寶在家裡,有時候真的很不方便。
孩子:(爸爸真的懂我。)
第一步驟最重要,千萬不要急!好好聆聽孩子說話,持續接納他的感受。你花愈多時間讓孩子看到你能理解他的觀點,到了第二步驟,孩子就愈可能願意從你的角度出發。
步驟2:描述當前的問題
家長:爸爸也希望你可以完成勞作。問題是,我怕小寶寶誤食小東西而噎到。
這個步驟必須既簡短又精準!孩子面對長篇大論會自動放空,只要你按捺住不斷說教的衝動,避免滔滔不絕地說起孩子不收拾美勞用品的各種下場,溝通的效果就會比較好。
步驟3:請孩子提供點子
家長:我們需要想出一些點子,怎麼樣才可以讓你安心做美勞作業,又能確保小寶寶的安全呢?
孩子提出的想法:1、把小寶寶關在浴室。2、叫小寶寶離遠一點。3、關在房間裡做勞作。4、讓小寶寶坐跳跳椅。五、移到餐桌上做勞作。
你當然不必非得逐條寫下,但這可能會有效果。孩子會覺得父母正是重視自己的想法,才會全部寫下來又唸一遍。設法讓孩子生出第一個主意,然後把所有點子都寫下來,即使有些明顯不恰當也沒關係,孩子看到誇張的建議寫成白紙黑字,可能會感到格外的滿足。
步驟4:從中取得共識
家長:嗯⋯⋯如果我們把小寶寶關在浴室,他一定會哭耶。
孩子:可是又不可能跟他說離我遠一點,他又不會聽,我也不想一個人在房間做美勞啊。 家長:我們可以試試看跳跳椅,給他坐在裡頭一陣子,他應該會很開心。
孩子:那我把東西放在地上給他踢。
家長:你可以在餐桌上做美勞,但是我們要用報紙鋪好。
孩子:這個簡單。
步驟5:嘗試解決問題
家長:我們把清單貼在冰箱上,下次需要的話再看。
孩子:我來貼!————
這樣聽起來,好像光是要孩子從地板移動到餐桌就有夠辛苦。那為什麼不直接跳過商量,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去桌子上做美勞,小寶寶就不會碰到了」呢?
你可以試試看,但孩子很可能不大情願。你邀請孩子一起解決問題時,共同想出的方法會對孩子更有吸引力,因為他參與了整個過程,本來是你的對手,現在成了隊友!此外,你也在教導孩子寶貴的生活能力:如何尊重各方需求又能解決衝突。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