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Cover
試閱
特價

教出好規矩【給父母的教養練習手冊】: 正確的聆聽與理解,幫助2~8歲孩子建立行為界線,達成良性的親子互動

Poser des limites et se faire obéir en douceur

NT$230NT$182save21%

貨號: 9789869669597 分類: 標籤: , , , , ,
網上分享

譯者簡介

張喬玟

淡江大學法國語文學系畢業,2002年入巴黎第四大學,主修現代文學,2014年起定居瑞士。譯有《調香師日記》、《地心探險記》、《行李箱》、《啟萌課》、《左撇子的殺意》、《好聲音的科學》等十餘本書。

內容簡介/名人推薦

想擺脫權威管教,卻不知道如何為孩子訂下規矩?

用心理解孩子,就能打開孩子的耳朵

親職演練活動 X具體教養建議 X父母自我檢測

 

《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  李顯文

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主任  周育如

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楊俐容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廖笙光(光光老師)

可能育學創辦人  趙介亭(綠豆粉圓爸)

育兒諮詢顧問 大樹老師(趙崇甫)

親職教育講師  魏瑋志(澤爸)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Henry 羅寶鴻 聯合推薦

 

孩子鬧脾氣,唱反調,個性倔強,或是受到挫折、感覺疲累、無精打采……這些狀況總會伴隨著複雜的行為及情緒,讓父母難以處理,甚至會當場失去理智,懷疑起自己是否能做個稱職的爸媽?

 

父母該如何訂下清楚的界線,省去嘮叨,並建立起親子間的信任?在這本實用的書中,你會學到:

  • 孩子不服從的身心因素:這是年齡及大腦成熟度的問題,他們需要感到安心、受到理解等等。
  • 破解孩子抗拒規範的狀況:教養的dos & don’ts,以及背後的關鍵訊息
  • 運用移情式聆聽的技巧:接受孩子的情緒,在聆聽中確定他的需求,再引導他做出正確行動。
  • 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溝通的4C原則(簡潔、清楚、一致、冷靜);「神奇的話」;應付孩子發飆;更加認識孩子的提問……

 

本書特色:

  1. 父母自我檢測:你對孩子的聆聽品質、你對孩子違抗的反應……其中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2. 親職演練活動:從如何制止不良行為、補救難聽的話,到陪孩子寫作業沒有壓力、透過對話更認識孩子……
  3. 具體教養建議:日常溝通技巧,樹立規範,解決對立的辦法

目錄

序言                                                       

孩子為什麼話都聽不進去?                

我的孩子話都聽不進去!

請注意,「超級父母」不是「超級英雄」!

超級父母的十大信條

為什麼孩子會唱反調,耍任性?

依據孩子年齡不同,該有什麼期待?

促進孩子大腦良好發育

如何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要瞭解彼此,就要好好相互聆聽                

你真的知道怎麼聆聽孩子嗎?

聆聽孩子的六種不同方式

如何聆聽孩子的情緒?

訓練自己的移情式聆聽!

 

十個孩子抗拒規範的情境                            

爆發對立

需要有自己的主張

挫折

孩子需要探索

孩子需要感到安心

孩子需要受到關注

孩子需要身分認同

疲憊,缺乏動機

賭氣

嫉妒

與父母對立,什麼時候需要諮詢?

 

要怎麼說話,孩子才會聽?                

四C原則

使用「我」

使用倒數的方式

輕鬆輕鬆讓你說的話見效!

鼓勵孩子多說話

 

沉默才能好好聆聽                                

如何不必開口,也能讓孩子聽話?

建立起信任感

你不是鸚鵡

 

為什麼要以身作則?                            

感覺的故事,思考的故事

小心,孩子在模仿你!

做個總結。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參考資料

每個父母都有「犯錯的權利」!

 

爸爸媽媽,你們都有犯錯的權利!藉著摸索,你們才能達成目標。沒辦法一舉竟 全功也沒關係,這樣我們才能學習。

此外,也要提醒自己,孩子在學會走路之前,平均會跌倒兩千次,等他們成年時, 成功會因為這個奇妙的循環而到來:

知名的網球選手納達爾,和法國綜藝明星芙蘿宏絲 ‧ 佛雷斯蒂,在成功之前都 失敗過好幾次。

撐下去,持之以恆,你的努力會有回報的!

內容連載

我的孩子話都聽不進去!

「我要崩潰了,你有什麼解決辦法嗎?」讓孩子聆聽,讓孩子理解自己,不總是容易的事。如果你暗自期待能改變孩子,這完全是妄想。我們再怎麼想要,也不可能改變得了對方……

 

要瞭解彼此,就要好好互相聆聽

聽見還是聆聽?對孩子的錯誤理解,經常製造出誤會和衝突。藉由一些具體且實際的技巧,外加一點訓練,有效溝通是有可能學會的。多省時省力啊!你準備好了嗎?

懂得聆聽孩子不見得是後天習得。在聽見和聆聽之間是有微妙差別的,「聽見」每個人都會,「聆聽」則需要空閒、動機和同理心,能區分兩者非常重要。

為什麼孩子會唱反調,耍任性?

孩子的表達不一定清楚、有建設性,特別是他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一個問題,一點不開心,就爆炸了!所以,父母要區別一個行為誇張、越界的孩子,和一個真正需要撫慰的孩子,也不一定容易。

 

解碼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行為總是反映出內在狀態,父母必須去瞭解,像是發洩的需求、生理需求、有訊息想傳達的需求、想弄懂底線在哪裡……。一般來說,孩子的行為集中在表達自己主張的需求:成長、建立自我、當自己。

 

是任性?不是任性?

要怎麼辨明是不是任性?要怎麼區別任性,以及真正需要被滿足的身體或情緒需求?

  • 分析情況:如果孩子不肯泡澡,或許是因為他會怕水,需要別人讓他安心。這就不是在耍任性,他只是擔心而已。
  • 判別起因:孩子鬧脾氣,經常跟疲累、無聊、亢奮、恐懼、焦慮、想要獨立、被迫分享……等沒有明顯理由的事情有關。學著認識這些起因,你就有辦法預料這些狀況,還能更快速加以預防。

 

【我們的建議】

加強他的正面行為,當他在一個原本會惡化的情況,有辦法保持冷靜時,要讚許他。

 

【活動】該你做囉!

狀況一:小寶貝不肯吞下他的晚餐,預定上演大哭大叫的戲碼。

  • 你或許認為因為自己重回職場,所以他故意要讓你有罪惡感?這個推論對他而言太複雜了,這不是耍任性。
  • 試著判別行為的原因,而不是責罵他。例如時間或許對他來說太晚了,而且他很累。盡可能試著讓他在七點以前吃晚餐。
  •  你回應他的需求時,不是在寵溺他,而是在教他可以信賴你。

情況二:孩子為了吃蛋糕尖叫。

  • 設下規範:回應孩子的需求,但不是他所有的欲望。孩子在五歲前很常測試大人的底線,看看他最遠能踩到哪個限度。他將來就是這樣學會過社會生活。因此,他需要學會不能總是得償所願。給他蛋糕吃讓他暫時安靜下來,或許很吸引人,可是你很可能把他養成一個小皇帝,無法忍受別人拒絕他。
  • 如果孩子一鬧脾氣,你常常就讓步,他會學到要獲得他想要的東西,他應該這麼做。

 

情況三:你請他排餐具,講了十遍了,桌上依然少了餐巾和水杯。

  • 如果孩子不做別人期待他做的事,也許是因為這件事不符合他的年紀,或是指令不夠清楚。
  • 確認孩子確實聽懂指令,而且有能力執行。

 

依據孩子年齡不同,該有什麼期待?

你應該不會想命令六個月大的寶寶整理房間吧?你很清楚他辦不到吧?有時候,我們的要求並不符合孩子的大腦成熟度。沒錯,所以我們要怎麼依據孩子的年齡,來對他做出要求呢?

 

十八個月大之前的尖叫、哭泣和拒絕,是在耍任性嗎?

幼齡的孩子都不是溝通專家,尖叫通常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法。十八個月之前的寶寶,是沒辦法耍任性的。想要一樣物品,必須能夠想像該物品,然後找到獲得的辦法。他們的大腦發育得還不夠,做不到這一點。因為身體或情緒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表達挫敗感的方式有時很激烈。譬如說一個哭著要人家抱的寶寶,是因為他需要別人安撫。

為不滿五歲的孩子設下規範

  • 孩子反抗的時候,是在測試底線,以便自行解讀指令,看他的行為跟後果有什麼關聯。孩子接近兩歲的時候,開始比較有自主能力,比較會表達他的意志和欲望。這可能引發和他身邊大人的衝突。這是一段困難的時期,因為他必須學會認識他自己和其他人的底線在哪裡。

當你拒絕孩子的要求時,要跟他解釋為什麼你不答應。他如果生氣或難過,重要的是讓他感覺到你就在他身邊。告訴他雖然你拒絕他,但能明白他的怒氣。

 

※【活動】該你做囉!

表單小標@當孩子開始自行移動的時候,為他調整室內布置。

  • 重新擺設你的室內:把易碎物品放到高處,清潔用品或是酒,收進可以上鎖的櫃子裡。所有可能傷到你小小探險家的東西,都要加上安全措施,例如茶几的四個桌角要加上塑膠防撞墊。
  • 在客廳和廚房創造一個小小的遊戲角落,因為這麼小的孩子不能只待在房間裡玩。在平日起居的房間裡,準備一個放有他的玩具的角落,這樣你有事要忙的時候,他可以自己一個人玩。黏土、彩色筆、貼紙、著色本和剪貼,就可以讓他玩得不亦樂乎!

 

我們的建議

讓自己不再有罪惡感的兩個步驟

1.放輕鬆,就算是教養最好的孩子也會耍任性!

2.不要忘記,就算其他人的眼光讓你窘迫不安,每個爸媽都必須應付反抗期,這個時期對孩子良好的身心發展是必要的。

 

五歲以後:一句神奇的話可以中止孩子耍任性!

  •  「你的問題是大,是中,還是小?」這個很簡單的問題,會讓孩子明白自己反應過度了。認真看待他的回答很重要。跟他解釋最大的那些問題沒有辦法解決,中等的問題必須專心思考才能找到解決辦法,而小問題很快就可以處理。
  •  留一點必要的思考時間給孩子。看他想不想得到解決方法,由他來衡量問題的大小。孩子很快就會明白自己沒必要這麼反應。最後他會靜下心來,找到辦法,或至少對溝通保持開放的態度。
  •  這個辦法的好處要一步步來才能看到效果,但成效驚人,因為會促進思考以及親子間的交談。

 

聆聽孩子的六種不同方式

我們自以為瞭解孩子,事實卻完全不是如此,怎麼樣才能不掉進這種自欺的情況呢?美國心理學家埃利亞斯‧哈爾‧波特(Elias Hull Porter)整理出五種不可取的聆聽方式,以及最後一種應該採用的聆聽方式。

不妨想像我們可以避免多少次發飆和誤解的情況!

 

1.評論式聆聽

「你還是……比較好」、「好差勁」、「這樣很好」、「我的看法是……」。小心,無論你說的話是正面還是負面含意,都一樣!你正在評論,不是真的在聽他說話。你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被貶低,會表現出自衛或屈服的態度,覺得有需要替自己辯解,他也會有罪惡感。

2.解讀式聆聽

「如果你這樣說,是因為你……」、「事實上,我知道……」。告訴我,你是不是正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在解讀孩子說的話?孩子可能會感覺自己沒有被理解,而且,依他的性格,可能會變得有攻擊性或是依賴性。

3.支持式聆聽

「別擔心,我來幫你……」、「沒關係啦,別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當然,你以為自己做得好,提供建言,企圖保護孩子,讓他們安心,緩和狀況。可是……孩子可能覺得別人在可憐自己,可能會導致他變得沒有自主能力,自尊心也會降低。

4.權威式聆聽

「你應該……」、「我建議你……」、「一定要……」、「換成是我……」。你該不會在下命令吧?孩子可能會反抗,變得有攻擊性。

5.調查式聆聽

「為什麼?」、「怎麼會?」、「什麼時候?」、「多少?」。告訴我,你不會正在作調查吧?你的問題是用來澄清,還是真的在聆聽?孩子可能會覺得掉入圈套,有罪惡感,覺得羞愧。

6.移情式聆聽

「如果我沒聽錯……」、「你的意思是……」。移情式聆聽的黃金守則是:接受對方原本的樣子。重新提出事實,不帶評論,把他的情緒化為語言表達出來……孩子會有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覺,他會對自己有信心。要使用這種聆聽方式。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教出好規矩【給父母的教養練習手冊】: 正確的聆聽與理解,幫助2~8歲孩子建立行為界線,達成良性的親子互動”

您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