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Cover
試閱
特價

【有意思的聊齋】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_神卷

NT$360NT$284save21%

3 件庫存

瀏覽「預購書單」
貨號: EG2114 分類: 標籤: , , ,
網上分享
  • 重量 370 g
  • 書號

    EG2114

  • CIP

    857.27

  • ISBN

    9786264091282

  • 頁數

    272頁

  • 印刷

    部份彩色

  • 出版日期

    2025-08-04

  • 裝訂

    平裝

  • 出版社

    文學筆記,

    漫遊者文化

  • 規格 14.8 x 21 x 1.7 cm

內容簡介

聊齋志異,中式魔幻現實故事!

妖鬼不嚇人,人心才難懂。

 

華文世界解讀聊齋故事第一人—-馬瑞芳

用現代心理學、社會學的視角解讀古代暢銷小說,

分析神鬼故事裡投射的人間真實、寄託的希望與恐懼、不能明說的苦悶與愛怨。

 

阿根廷大作家波赫士,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他們不同世代,語種不同,創作類型不同,唯一的生涯共同點是:他們都愛讀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始終考不上舉人的蒲松齡,在西舖畢家當私塾老師的時候,把他對現實生活的種種感懷,藉由神鬼妖狐之口,講各種人世真實,各種苦悶徬徨以及各種人生智慧,寫成了《聊齋志異》。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是大多數古人讀聊齋的感想。

但《聊齋》不只是經典名著,它也是幾百年前的「黑鏡」、「戀愛實境秀」、「人性觀察劇」,妖鬼不嚇人,人心才難懂

 

用聊齋打開現代人的內心劇場

◆做聊齋鬼比做人好:為什麼當了鬼,人生才真的開始?人鬼戀、報恩鬼、考試鬼,鬼場現形!

◆狐狸精不是壞女人:看見女力、慾望與愛的主導權,為什麼她們的愛,更自由、更坦蕩?

◆妖怪比人還講義氣:當友情遇上異種生命,那些比人更守承諾、更懂情感價值的動物精怪!

◆人遇神仙神仙遇人:究竟是黃粱一夢,也可能是夢想事成?幻由人生,在凡人的神話中得到慰藉

 

 

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共五卷。

將聊齋志異的四百九十一篇故事,精選出一百二十個故事,分成【鬼、狐、妖、神、人】五個主題。

《鬼卷》解讀鬼與鬼、人與鬼之間新奇有趣又變幻莫測的故事;

《狐卷》展現了狐女、狐叟、狐書生等一系列生動傳神的狐狸精形象;

《妖卷》剖析了一系列幻化成人形的妖,以及自然界的生靈成精後與人類產生的聯繫;

《神卷》塑造了各種各樣的神仙形象,講述了人與神仙、人置身於仙境的奇妙經歷;

《人卷》描繪了平凡塵世間各種匪夷所思的奇人異事與百姓非比尋常的生活經歷。

 

【本套書特色】

1.打破以往閱讀方式,從鬼、狐、妖、神、人五大主題,全新的角度解讀聊齋志異。

2.作者馬瑞芳是全球漢學界認定的聊齋專家,專注研究聊齋四十餘年,選編故事的角度貼合專業與大眾閱讀樂趣。

3.特別收錄:蒲松齡故居收藏之《聊齋圖說》彩圖;及出自《詳注聊齋志異圖詠》黑白插圖。

 

專業推薦:

郝譽翔(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

蔡造珉(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神卷》

夢幻神仙多奇趣,幻由人生,夢想成真

 

神仙夢幻是聊齋中的重要戲法,仙界意味著永恆的生命,永世的享樂。是古人的心中的理想世界(可能也還是今人的理想國)。

人神交往的故事中,帶有傳統的吉人天相,勸善懲惡的思想,也有深刻的哲學思考跟社會批判。

也可以說,蒲松齡創造了最早的「吸引力法則」,

「幻由人生」,只要你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熱切盼望,執著追求,你所期望的就有可能在你面前出現。

 

《種梨》說的是,小氣者捨不得施捨一隻梨,結果失去的整車梨的寓言故事。

《勞山道士》聊齋名篇。「恐嬌惰不能作苦」,借精巧故事說「懶惰取巧必碰壁」的人生哲理。

《羅剎海市》美男子的海外奇遇記,遭遇:醜為美、邪為善、貪為德、賢為罪,用奇幻筆法講真假顛倒的諷世故事。

《阿寶》顛覆所有志怪故事,孫生情癡,離魂化做鸚鵡追求心愛美女,把傳統小說中女性只能被動等待男子的故事筆法,寫成了新的傳奇。

作者簡介

作者:馬瑞芳

 

華文世界解讀聊齋故事的當代最佳權威。

 

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古代文學學科帶領人,兼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山東省作協副主席、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主要著作有:《馬瑞芳重校評點聊齋志異》、《蒲松齡評傳》、《聊齋志異創作論》、《聊齋人物論》《從〈聊齋志異〉到〈紅樓夢〉》、《馬瑞芳說聊齋》等;長篇小說《藍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集《煎餅花兒》、《學海見聞錄》、《假如我很有錢》、《野狐禪》、《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條》等。

 

曾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主講《說聊齋》,喜馬拉雅主講《馬瑞芳品讀紅樓夢》、《馬瑞芳講聊齋志異》、《馬瑞芳品讀金瓶梅》、《馬瑞芳品讀西遊記》。

目錄

總序: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聊齋志異》

序:夢幻神仙多奇趣

《畫壁》:「幻由人生」的藝術哲學

《種梨》:最早傳入西方的《聊齋》故事

《勞山道士》:嬌惰必然碰壁

《雷曹》: 世界航太先驅

《羅刹海市》:美男子海外奇遇

《成仙》: 換臉認清了社會

《翩翩》: 仙女感化浪子

《菱角》: 神仙為愛侶護航

《蕙芳》: 仙女貴樸訥誠篤

《青娥》: 甜蜜初戀和神奇小鏟

《神女》: 珠花情緣

《彭海秋》: 仙人的西湖導航

《織成》: 狂生洞庭湖奇遇

《瑞雲》: 仙人的神奇一指

《鞏仙》: 袖裡乾坤真個大

《道士》: 略施小技鑒賢佞

《丐仙》: 三百年前「網路世界」

《蓮花公主》: 做夢真能娶媳婦

《鳳陽士人》: 夢中來了第三者

《狐夢》: 夢中也還會有夢

《夢狼》: 官虎吏狼處處有

《續黃粱》: 對貪官的絕妙懲罰

《阿寶》: 男兒離魂的千古情癡

後記:《聊齋志異》和諾貝爾文學獎

序/導讀


夢幻神仙多奇趣

神仙夢幻是《聊齋》的重要「戲法」,佳作迭出。
仙界意味著永久的享樂、永恆的生命,實乃人們心中的海市蜃樓。古人求仙,世代作家寫遇仙,《聊齋》也有大批膾炙人口的遇仙故事。

〈畫壁〉是蒲松齡的早期作品,最重要的是,蒲松齡借〈畫壁〉創造了「幻由人生」哲學。簡單地說,只要你對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熱切盼望,執著追求,你所期望的就有可能在你面前出現。「幻由人生」是整部《聊齋》的哲學理念。

遇仙故事不全是輕歌曼舞,也有深刻的哲學思考,尖銳的社會批判:
〈種梨〉,小氣者捨不得施捨一個梨,結果全車梨被散淨,一個世紀前這個故事就漂洋過海,美國「少男少女叢書」連印一百年。
〈勞山道士〉,婦孺皆知,懶惰取巧就會碰壁。
〈雷曹〉,樂雲鶴因幫助朋友遺屬並對人有一飯之恩,被帶到天上,觀察打雷下雨,還撿回個文曲星做兒子。
〈羅刹海市〉,美男子馬驥在邪惡的大羅刹國被看成妖怪,不得不易面求官,而後做上龍宮女婿,雄才得展,和美麗賢淑的龍女在龍宮玉樹下吟詩。這在那個社會只是「海市蜃樓」。
〈成仙〉,周生對官府抱有幻想,成生告訴他:強梁世界,不分黑白,官府的人不過是不拿刀槍的強盜。周生的親身經歷說明,連皇帝親自過問的冤案,官員都可以上下其手。成生和周生瞬息之間換了臉,透過換臉認識了社會,認識了身邊人。
〈翩翩〉,浮浪子弟羅子浮染上梅毒,仙女翩翩用山澗溪水為他治療,剪蕉葉為錦衣,收白雲為絲綿。羅子浮蕩心不改,調戲翩翩女友時,錦衣變蕉葉;翩翩以自己的人生態度感化羅子浮,使之收斂雜念,蕉葉重新變錦衣,最終成全了羅子浮。
〈菱角〉,胡大成與菱角相戀,卻因戰亂分離,觀世音菩薩來給胡大成做母親,洗衣做飯,關心病痛,促成二人團圓。
〈蕙芳〉,窮得娶不起民女的勞苦市民馬二混,卻娶了天上仙女為妻,屋子變成雕樑畫棟的宮殿,粗布衣變成貂裘綢緞。樸實木訥、以賣麵粉為生的馬二混為何有此好運?只因蒲松齡認為他跟自己一樣,是社會主流之外的「混混」,處於天真而元氣淋漓的狀態。
〈青娥〉,霍生與青娥相戀,青娥父親卻要女兒修仙,二人靠仙人送的神奇小鏟,衝破阻礙,終生相守。
〈神女〉,天外的神女也知道當時的學使衙門黑暗得不可以隨意出入,得金錢開道。
〈彭海秋〉,彭好古請有「隱惡」的丘生喝酒時,不速之客彭海秋來了。在景美如畫的西湖,他給了彭好古愛情的導航,同時對有「隱惡」的丘生,略施懲罰。丘生被彭海秋變成馬,讓彭好古一路騎回家……
〈織成〉,洞庭湖上失禮於仙姬的柳生,靠著跟洞庭湖主柳毅攀交情,竟然既逃脫了災難,又得到了仙女。
〈瑞雲〉,仙人手指點將,名妓變醜鬼,人心美醜立見。
〈鞏仙〉和〈道士〉,真人不露相的仙人幫助凡人,巧妙教訓奸佞者。
〈丐仙〉,寒冬時節,高玉成的後花園突然如春天般溫暖,異鳥成群,青鸞、黃鶴、鳳凰、巨蝶飛來飛去,一會兒,巨蝶變成舞姬,跳起很像芭蕾舞的舞蹈。心好人善的高玉成看到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景象,想親手摸摸,卻「殊無一物」,讓人捉摸不透,似乎三百多年前聊齋先生已懂得網路虛擬世界了。

在人神交往的故事裡,吉人天相、勸善懲惡的思想非常突出。如果你是一個好人、善良的人,上天就會幫助你,讓你得功名、富貴、子女;如果你有缺點、有毛病,但不是大奸大惡的人,上天就會讓你受到小懲戒,讓你歸正、向善,不再往邪路上走。

中國有優秀的「夢文學」傳統。蒲松齡處於從唐傳奇到《紅樓夢》的過渡階段,他擴大了「夢文學」的疆域,把夢變成凡人聯繫神鬼狐妖的最佳手段,把夢寫得像日常生活一樣可信、可感。
〈蓮花公主〉,夢中真能娶媳婦,以詠物的「暗點」手法將現實與夢境交替、美麗公主與蜜蜂相融,幻想出人與自然之物的情緣,寄託作家的情感。
〈鳳陽士人〉,其中的三人之夢是對唐傳奇夢境描寫的模仿。既細緻入微地描寫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又增添如許市民文學滋味。
〈狐夢〉,遇狐仙的夢像日常生活中一群少女聚會,還有夢中之夢,此乃聊齋先生的自得之樂
〈夢狼〉,白某夢中看到貪官兒子變成猛虎,吃飯時還有惡狼叼人來「聊充庖廚」。最後貪官兒子被神靈砍下頭再安上,並故意安反,讓他「自顧其背」。因為,人必須知道作惡必有報應。
〈續黃粱〉,曾某夢中官至宰相,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結果遭到清算,貪污的銀子全部化成銀汁灌到嘴裡,真是生時患此物之少,此時患此物之多。小說家的道德審判比法官還高明,還合乎民眾心理。

佛洛伊德說:夢是願望的達成。早於他兩個多世紀,蒲松齡就寫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夢文章」,聊齋夢做得新奇、巧妙、有哲理,情趣盎然,優美有趣。蒲松齡還在〈阿寶〉中別出心裁地寫出男子離魂,把千百年來總是女子離魂的設定顛倒過來。

《聊齋》故事不僅好看、耐看,還特別「實惠管用」。自稱 「蒲松齡傳人」的莫言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在以《講故事的人》為名的致辭中說到三個故事,最後一個故事其實早有範本,就是《聊齋》中頗不起眼的仙界小故事《孫必振》。

內容連載

〈織成〉:狂生洞庭湖奇遇

 

織成是洞庭湖龍女侍女的名字,蒲松齡用作了篇名,但小說描寫的重點卻不在她身上,而在落第狂生身上。狂生姓柳,這姓氏可不是隨便起的,意味深長。柳樹在山東叫楊柳,如果他不姓柳而姓楊,恐怕早就死了,不可能娶得仙女歸。一個姓氏這麼重要嗎?蒲松齡又有什麼奇妙的構思呢?

《聊齋》的構思模式一般是開頭交代男主人公的名字、個性,這篇小說卻完全不同,它先描寫一種神奇情景:洞庭湖常有水神借船,空船會忽然自己解開纜繩,在湖上飄然遊走。空中有樂曲響起,船夫就悄悄蹲在角落,閉著眼睛偷聽,不敢抬頭張望,聽憑船在水上漂。仙人遊玩後,船仍然回到原處。原文如下:

洞庭湖中,往往有水神借舟,遇有空船,纜忽自解,飄然遊行。但聞空中音樂並作,舟人蹲伏一隅,瞑目聽之,莫敢仰視,任所往。游畢,仍泊舊處。

這種情景是故事展開的必要背景。本來凡人坐的船忽然被仙人徵用,對於一般坐船者來說,藏起來就是了,等仙人玩夠了再出來。但是小說的男主人公柳生卻沒這樣做,為什麼?因為他考試落第,借酒澆愁,喝醉了。

柳生喝醉了酒,躺在船上,音樂聲忽然響起,船夫知道是水神借船,搖晃柳生,想叫他藏起來。柳生不醒,船夫只好自己躲到角落。不一會兒,有人來揪柳生,柳生醉得厲害,順勢倒在地上呼呼大睡,那人也就不管他了。過了一會兒,鼓樂聲震耳欲聾,柳生微微清醒,聞到濃濃的香氣,斜眼偷偷一看,滿船美女!心知出怪事了,就閉起眼睛假裝沒有醒。又過了一會兒,有人叫「織成」,就有一個侍女走過來,站在他臉旁,穿著綠色襪子、紫色繡鞋,尖尖的金蓮細瘦得像根手指一樣,柳生很喜歡,便偷偷咬她的襪子。織成本要挪步,因為襪子被咬,一下子絆倒了。上面有人問:「怎麼回事?」織成如實稟報:「有人咬我的襪子。」那人大怒,命令:「立即把這大膽狂徒給我殺了!」

這段原文是:「即有侍兒來,立近頰際,翠襪紫綃,細瘦如指。」一個似乎微不足道,實際卻相當重要的細節出現了,織成的翠襪紫履在小說中起到了類似「戲膽」的作用。所謂「戲膽」,現代戲劇家稱為「主題道具」,是男女主角的離合關鍵。

幾個武士便把柳生捉住,捆起來,準備帶出去殺了。柳生看到上面朝南坐著一人,頭戴王冠,身著龍袍,像個君王。請注意,君王什麼模樣,俊的還是醜的,文雅的還是雄壯的,蒲松齡故意不寫,只寫他的龍袍和王冠,暗示他就是洞庭君。柳生看到這個王者,就故意邊走邊大聲說:「聽說洞庭君姓柳,我也姓柳;過去洞庭君考試落第,現在我也落第;洞庭君遇到龍女成了仙,我不過因為喝醉酒跟侍女開個小玩笑就得去死。為什麼他那麼幸運,我卻這麼不幸啊?」柳生這番話,雖狡纏無賴,卻有理有趣,委婉動人。王者聽到這話,便令人把他帶回來。王者問:「你是落第秀才?」柳生說: 「是。」王者讓人把紙筆拿來,讓他寫一篇〈風鬟霧鬢賦〉。

柳生為什麼要故意大聲說「聞洞庭君為柳氏,臣亦柳氏;昔洞庭落第,今臣亦落第;洞庭得遇龍女而仙,今臣醉戲一姬而死:何幸不幸之懸殊也」呢?因為他是人醉心不醉,聰明地判斷出王者就是洞庭君柳毅,故意跟他攀交情呢。唐傳奇《柳毅傳》描寫洞庭龍女受夫君欺淩,柳毅為她傳書,後二人結為夫婦,柳毅繼位為洞庭君。柳生說這番話的意思是:咱們都是姓柳的,都是落第秀才,和尚不親帽兒親,你不能殺我。王者聽到柳生這番胡攪蠻纏的話就令人把他帶回來,不殺他了,還問他是否落第,再次暗示王者就是柳毅。接著,王者給柳生出考題讓他寫文章,進一步證明,王者確實是柳毅。「風鬟霧鬢」的典故是描寫龍女的,出自唐傳奇《柳毅傳》。柳毅在洞庭龍宮見龍王時說:「見大王愛女牧羊於野,風鬟雨鬢,所不忍視。」柳毅的意思是:你既然這麼熟悉我和龍女的故事,那我就考考你,看你能把美麗的龍女形容成什麼樣子。

文人受到水神的考試,《聊齋》已寫過,〈羅刹海市〉裡龍王請馬驥寫〈海市賦〉,馬驥倚馬可待,立成千言,交給龍王。如果柳生也一揮而就,豈不跟〈羅刹海市〉重複了?蒲松齡便故意安排不一樣的情節。柳生本是襄陽名士,但他寫東西構思慢,提筆想了很久,也沒寫。王者挖苦他說:「名士怎會這樣?」柳生把筆放下說:「當年左思寫『三都賦』,寫了十年。由此可知,文章貴在精妙,不在寫得快。」王者聽後,笑了笑,隨便他寫。柳生從早上寫到中午,才把文章寫出來。王者看後,大為欣賞,說:「真不愧是名士!」於是賜酒給柳生喝。瞬息間,山珍海味擺滿桌。柳生正跟王者說話時,有個小吏捧著簿子進來稟告:「應該淹死的人的名單已經準備好了。」王者問:「多少人?」小吏回答:「一百二十八人。」王者問:「派誰去執行?」小吏回答:「派毛將軍和南將軍去了。」柳生站起來向王者告別,王者贈他十斤黃金,還有一把水晶界方,說:「你到湖上會遇到一場小災禍,拿著這個可以避免。」接著,柳生看到打著羅傘的儀仗隊和馬匹紛紛站在水面上,王者下船登上車輦,轉眼間便不見了。

洞庭君為什麼要淹死那麼多人?蒲松齡在這裡用了個民間傳說。相傳唐朝時柳毅遇龍女,洞庭君先把他招為女婿,後又讓他接替做洞庭君。因為柳毅相貌太過文雅,不能鎮服湖裡的水怪,洞庭君便給了柳毅一個可怕的鬼面具,讓他白天戴上晚上摘下,時間長了,柳毅忘了摘下來,鬼面具就和他的臉合而為一了。柳毅覺得羞慚,所以忌諱別人對他的臉感興趣。百姓泛舟湖上時,如果有人用手指一件東西,他就懷疑是在指他的鬼臉;如果有人把手擋在額頭上,他就懷疑是在偷看自己,湖上就會風波驟起,船翻人死。所以在洞庭湖上坐船,撐船的人都會告訴客人這些禁忌,否則就得宰殺牲口拜祭洞庭君,才能安全過湖,不會翻船。

蒲松齡在〈織成〉裡並沒有描寫王者是什麼樣子,只寫他穿龍袍、戴王冠,這是在給柳毅留面子,但是蒲松齡又用了洞庭君經常淹死人的典故。派出去執行任務的毛將軍,研究者通常認為是鐵錨的化身。鐵錨是固定船的鐵制裝備,船行江湖遇到大風大浪時,用鐵錨泊船,船就翻不了。如果鐵錨冒到水面上,船必沉無疑。另一個南將軍,《聊齋》的幾個重要抄本裡通常是南方的「南」,《異史 》則寫為楠木的「楠」。而楠木大王是傳說中的水怪,往往鼓弄風浪導致船翻命殞。

洞庭君一行飄然而去。過了很長時間,什麼動靜都沒有了,船夫才從船下鑽出來,駕船送柳生回家。頂頭風吹來,船沒法前進。忽然,水裡有一鐵錨出現。船夫驚愕地說:「毛將軍出現啦!」各船的商人都驚慌地趴到船艙裡。又過了一會兒,湖裡冒出一根木頭,直直豎立,上下震搖,船夫越發驚慌,說:「南將軍又出現了!」這正是剛才洞庭君派出去執行任務的毛將軍和南將軍。不多時,波浪洶湧,遮天蔽日,湖裡的船刹那間全部傾覆。柳生舉著那把水晶界方,挺直腰杆坐在船中,萬丈洪濤湧到他的船邊就立即消失,柳生的船因此度過了災難。等他回到家,常常跟大家說起這件奇事,並且說:「船上那位侍兒,雖然我沒看到她的容貌,但只那裙子底下一雙小金蓮,也是人世間所沒有的。」這表現的是中國古代男人的審美觀。

翠襪紫履在小說裡起到了主題道具的作用,但是翠襪紫履只能穿在織成腳上,不可能離開織成跟柳生發生聯繫,於是水晶界方出現,和翠襪紫履交替成為主題道具。

柳生到底是什麼地方的人,小說始終沒有交代,看來,他應該是湖北人,所以到洞庭湖、武昌都很方便。後來柳生有事到武昌,遇見一個崔老太太賣女兒,卻給一千兩銀子也不賣,她藏有一把水晶界方,說:「能跟這把界方配成一對,我就把女兒嫁給他。」柳生覺得很奇怪,就懷揣著界方去了。崔老太太欣然接待他,把女兒叫出來見他,只見女子柔媚曼妙,風流秀麗,世間無人能比。她對柳生行了個禮,就躲到帷幔後面去了。柳生的魂兒似乎被她勾走了,對崔老太太說:「我也藏有一把界方,不知道跟老媽媽家的能匹配嗎?」於是各自拿出界方比較,長短、寬窄一絲不差。崔老太太高興了,問柳生住在什麼地方,請他馬上回去準備車輛,水晶界方留下當作信物。柳生不肯,崔老太太笑了,說:「官人太小心啦,老身難道會為一把界方抽身逃走嗎?」柳生不得已,只好把界方留下,出門後馬上賃到一輛車,急忙返回崔老太太家,屋裡卻已沒人了。柳生大吃一驚,問遍周圍居民,沒有一個知道崔老太太的。太陽已經偏西,他又急躁又後悔,垂頭喪氣地往回走,走到半路,有輛車從他身邊經過,有人掀開轎簾問:「柳郎怎麼來得這麼晚?」原來是崔老太太!柳生高興地問:「您到哪兒去?」崔老太太笑著說:「你一定把我當成騙子了。分手後,恰好有輛便車,我想到官人也是客居在外,找車子很難,所以就把女兒給你送到船上了。」柳生邀請崔老太太掉轉車頭,一起回去,崔老太太堅決不肯。柳生倉皇之中判斷不出她到底把女兒送去沒有,便急忙跑到船上,果然見崔家女兒跟一個丫鬟已經在那裡了。看到柳生來了,女子滿面笑容地迎接。柳生見她穿著綠色襪子、紫色繡鞋,跟上次在洞庭湖船上看到的侍兒沒有差別,心裡奇怪,就在她身邊走來走去,目不轉睛地觀察。女子笑著說:「這麼眼巴巴地盯著,難道從來沒見過我嗎?」柳生低下頭看她的腳,只見她襪子後面的牙齒痕跡還在。柳生吃驚地說:「你是織成嗎?」女子捂著嘴笑。柳生向她深深作個揖,說:「你如果真是神仙,就請早點兒告訴我,以免除我的疑惑。」女子說:「實話告訴您吧,上次您在洞庭湖船上遇到的正是洞庭君。他仰慕您的才氣,就想把我送給您。因為我深受王妃喜愛,所以洞庭君要先回去跟王妃商量。我這次來,就是奉了王妃的命令。」柳生歡喜得很,洗手焚香,朝著洞庭湖方向朝拜,然後,便帶著織成回家。

後來柳生又到武昌去,織成要求一起去,順便回娘家。等他們到了洞庭湖,織成拔下髮髻上的金釵擲到水裡,忽然看到有條小船從湖裡出來,織成一跳,上了船,轉眼間就不見了。柳生坐在船頭,目不轉睛地望著織成入水的地方。遠遠地有一艘樓船駛過來,開到近前,窗戶打開,忽然好像有隻彩色鳥兒飛過,定睛看時,織成已回來了。有人從窗戶丟出許多珠寶,都是王妃賜給織成的。從此,柳生跟織成每年都要到洞庭湖朝拜一兩次,成了常例。柳生家裡有許多奇珍異寶,每次拿出來給人看,即使世家貴族也不認識。

〈織成〉表面上似乎是寫人神戀,其實兩個柳生的友誼也舉足輕重。兩個柳生相隔幾個朝代,第一位來自唐代作家李朝威名作《柳毅傳》,是中國古代最成功的人神戀故事中的人物;第二位來自《聊齋》。《聊齋》中的柳生因醉中咬了侍兒的襪子,差點兒被處死,他卻用同樣姓柳、同樣落第的詭辯,不僅逃脫了懲罰,還贏得了仙女。這是小說人物跨越時代和空間的交往。在兩個柳生的交往中,《聊齋》中的柳生豪放不羈、聰明機智、擅長詭辯,寫得很鮮明,也給小說帶來了輕鬆幽默的氛圍;唐代柳生,也就是成為洞庭君的柳毅,通情達理、愛惜人才,不僅被《聊齋》中柳生的胡攪蠻纏說服,還非常讚賞他的文采,先是贈他黃金和水晶界方,後來又把織成送給了他。

〈織成〉的藝術成就突出,小說別緻地以水神借舟開始,「冠類王者」的身分之謎是生花妙筆。王者始而震怒,繼而被柳生的口才折服,贈界方免死,並以侍兒婚之,讀者,包括當事人柳生,可能一直都在懷疑他是不是洞庭君柳毅,最後才由侍兒說出,王者即柳毅。

〈織成〉的細節描寫很有特色,特別是柳生醉臥船上,寫得活靈活現,如在眼前。水神借船,別人都躲起來,只有他沉醉不醒,當然不知道躲,「俄有人捽生,生醉甚,隨手墮地,眠如故」,真是醉到登峰造極,醉到不懼生死。當他被鼓樂聲驚醒,又是什麼表現呢?「睨之」,斜著眼瞅,仍然是醉漢的眼神;「目若瞑」,強制自己睜開眼,卻就是睜不開。他想醒卻怎麼也醒不了,想睡環境又不允許睡,這種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醉意矇矓的狀態寫得惟妙惟肖。直到崔老太太把女兒送到柳生船上,男女主角才第一次看到彼此的面容。柳生在船上時,只看到織成的翠襪紫履。為什麼呢?因為他醉得爬不起來,只能從躺著的地方觀察周圍,織成這時恰好站在他的面頰旁邊,醉眼矇矓的柳生便只注意到這雙美麗的小腳。這樣的描寫既細膩又真實,還合情合理。

小說構思巧妙,雖然名為「織成」,織成本人卻像霧裡觀花,朦朦朧朧,直到最後才有了她的巧言倩語。她看到柳生目不轉睛地看自己,就笑著說:「眈眈注目,生平所未見耶?」第一次開口,即顧盼生姿。

小說特別會使用「主題道具」,而主題道具又隨著小說進展交替使用:先是翠襪(柳生因咬翠襪獲罪),然後是水晶界方(洞庭君贈界方免死),接著還是界方(崔老太太要求有水晶界方者嫁女),最後又以翠襪證明崔老太太之女就是船上的織成。翠襪是二人悲歡離合的見證,也是識別標誌。但翠襪不具備操縱命運的神力,所以水晶界方出現,李代桃僵。周而復始,巧妙構思。主題道具自如運用,使得故事集中簡練,以儘量少的篇幅容納儘量多的情節,也使情節主線鮮明,構思別緻而不落窠臼。

〈織成〉這個人神戀故事的男主角實在幸運,他竟然因為非常輕浮的行為,而得到金錢、美女,顯然具有神話色彩,是美麗的幻想。結尾寫織成回船像彩禽飛過,稱得上是妙筆。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有意思的聊齋】當代大師馬瑞芳品讀聊齋志異_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