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特價

漫畫.圖解「被消失」的藝術史:花朵、毛毛蟲和疼痛也能成為創作主題!23位女藝術家挑戰時代與風格限制,讓藝術的面貌更豐富完整

NT$550NT$435save21%

3 件庫存

網上分享

作者/繪者簡介

作者  李君棠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比較文學專業碩士。曾在書店擔任行銷主管,擅長以講故事的方式讓文化內容成為暢銷作品。閱讀大量中外藝術史科普作品後,認為這其中還存在一個市場空白:從女性藝術家角度出發的藝術史全年齡科普讀物。於是 ,希望把女藝術家的創作主題化為「好商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推廣給更多的讀者。

 

繪者  垂垂

插畫家,繪本作者。博物館學學士,工藝美術專業碩士。致力於全年齡科普繪本創作,作品涵蓋人文、藝術、化學、物理、 生物、神經科學等知識領域,包括:〈假如世界系列〉科普、《我們的一天》等。入選2021富比士中國30歲以下藝術精英榜。

內容簡介

她們擅長觀察花朵、毛毛蟲、家庭生活,

把瘋狂、疼痛、回憶當成創作主題……

不知道這些女藝術家的故事,別說你讀過藝術史!

 

一次認識古今23位偉大女藝術家

看見藝術名作不只是神話與英雄

 

王春子(插畫家)、黃子佼(跨界王)、德州媽媽沒有崩潰(作家)、JunieWang(東西縱橫記藝)一致推薦

 

你或許聽說過這些偉大的女藝術家事蹟,但是你知道的不是她們「真正的名字」:馬奈的繆斯(貝絲.莫里索)、羅丹的情人(卡蜜兒.克羅代爾)、葛飾北齋的女兒(葛飾應為)、波拉克的遺孀(李.克拉斯納)……這本書企圖認真回答一個蠢問題: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 一次認識23位女藝術家與她們所處的時代

從古典主義,遊歷到印象派、達達與超現實主義,本書帶領我們重新看待藝術史上的重要事件與風格流派,並探究女藝術家為什麼在藝術史中消失了。

全書收錄了歷史上代表性的23位古今中外女藝術家,包括:芙列達.卡蘿、喬治亞.歐姬芙、貝絲.莫里索、管道升、葛飾應為等。作者以女性主義觀點來看待藝術史上的重要事件和流派,同時展現女藝術家如何突破社會文化中的限制,改寫時代氛圍、創作出令人驚嘆的作品,

  • 充滿樂趣、輕鬆易懂的圖文閱讀

全書以幽默的語言和生動的漫畫講解藝術史主題,運用圖解讓資訊更簡單易讀。作者將每位藝術家的時代背景、影響人物、風格,拆解成小單元文字:以繪圖生動再現藝術家的生平和作品特色。即使零基礎的讀者,也能在圖文中快速掌握藝術史的關鍵人事物。

  • 檢視藝術界的權力與金錢規則

透過女藝術家的創作故事,作者解謎歷史與社會如何遮蔽她們的存在,以及女性藝術家在各種條件下突圍和改寫歷史。例如:

——女人只能當畫家的助手或模特兒?

——女人不能進美術學校?

——女人畫裸體會被視為「不道德的女人」?

——女人無法自由外出因此不能寫生?

在女藝術家挑戰規則的過程,作者也幫讀者對藝術史提出大哉問,像是:

——藝術家在創作上會遭遇哪些挑戰?

——藝術家需不需要有商業頭腦?

——藝術家和評論家,誰的意見更值錢?

——藝術贊助人對藝術的發展發揮了什麼作用?

 

如果你納悶名畫為什麼只有神話與英雄,這本書將讓你­更深入地了解藝術史的真正全貌。無論你是藝術愛好者,還是美術設計系的相關學生,這本漫畫藝術小史都可以讓你認識藝術家與她們所處的時代,滿足你的好奇與興趣。

 

【本書特色】

  1. 藝術史基本知識視覺化:圖解藝術家的生活與代表作品,與身處的時代潮流,掌握藝術史的點線面。
  2. 最全面的藝術史:藝術風格的正統反叛,男性藝術家 vs.女性藝術家,一冊全了解!
  3. 拆解藝術家的背景條件:藝術不是一個人的事!藝術家的成功,與社會文化、老師、贊助人、評論家,有著複雜的對話關係。

 

[評論]

「這是一本藝術史工具故事書。一方面,讀者可以在書中讀到古今中外女藝術家的故事;另一方面,讀者從這些故事出發,可以去探索更多的藝術作品背後的歷史,了解更多女藝術家的創作和她們所處的時代信息。」——藝術家龍荻

「這本書講述了古今中外女性藝術家的創作、交遊、生活和命運,向讀者說明她們如何在逼仄的世界裡生存下來,並謀求盡情肆意的生活,全書文字活潑又不失深度,插畫可愛極了,兩位作者面對往昔,克制而尊重,但對歷史上的每一個她,都注入了深深的同情。」——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研究員陸蓓容

目錄

代序
成為女藝術家 文/龍荻
前言
歷史上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嗎?

第一章 法蘭德斯與義大利 15—17世紀
卡特琳娜•范•海默森Catharina van Hemessen
【關鍵概念】
誰來定義「偉大」?──第一個書寫藝術史的人
蘇菲妮斯巴•安圭索拉Sofonisba Anguissola
拉維尼亞•豐塔納Lavinia Fontana
阿特蜜希雅·真蒂萊希Artemisia Gentileschi

第二章 荷蘭、法國、瑞士與英國 17—18世紀
【關鍵概念】
藝術可以當街販售嗎?──荷蘭的公開藝術市場
朱蒂斯•萊斯特Judith Leyster
【關鍵概念】
珍寶屬於大眾──從好奇心櫥櫃到現代博物館的誕生
德菈胡•勒伊斯Rachel Ruysch
瑪麗亞•西比拉•梅里安Maria Sibylla Merian
【關鍵概念】
「學院派」確立法國藝術面貌
安潔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

第三章 中國與日本 13—19世紀
管道升
文俶
【關鍵概念】
畫還能出現在哪?──日本的應用藝術
【關鍵概念】
關於日常生活的藝術──浮世繪
葛飾應為

第四章 法國 19世紀
【關鍵概念】
「日本主義」
【關鍵概念】
畫出來了以後,在哪裡才能被人看到?──讓人又愛又恨的沙龍
【關鍵概念】
藝術家和評論家,誰的意見更值錢?──藝術史上經典訴訟案
貝絲•莫里索Berthe Morisot
瑪麗•卡薩特Mary Cassatt
【關鍵概念】
兜售印象派──現代藝術市場的誕生
【關鍵概念】
女藝術家可能創作出《大衛》嗎?
卡蜜兒•克洛岱爾Camille Claudel

第五章 俄羅斯、德國、法國與墨西哥 20世紀
【關鍵概念】
愈來愈看不懂藝術了!──現代主義的「問題」
瑪麗安•馮•韋雷夫金Marianne von Werefkin
【關鍵概念】
包浩斯──改變現代生活
瑪麗安•布蘭德Marianne Brandt
【關鍵概念】
小便池對現代藝術的重要性──達達主義
【關鍵概念】
夢中的自由──超現實主義
李歐諾拉•卡靈頓Leonora Carrington
芙烈達•卡羅Frida Kahlo
塔瑪拉•德•藍碧嘉Tamara de Lempicka

第六章 美國 20世紀
【關鍵概念】
隱藏的問題──空間決定了女藝術家的成就?
李•克拉斯納Lee Krasner
喬治亞•歐姬芙和艾達•歐姬芙Georgia and lda O’Keeffe
路易絲•布爾喬亞Louise Bourgeois

附錄:重要人名中外對照表

前言

1936年12月1日晚,數百名藝術家在紐約因為參與抗議政府解雇藝術家的活動被捕。隨即在監獄裡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所有藝術家心照不宣地在登記時使用了假名,信口胡謅了歷史上不同的偉大藝術家的名字蒙混過關。於是,「米開朗基羅」被捕了,「畢卡索」也被捕了。當一個著名藝術家的名字被喊出來的時候,其他人會注目一陣,看誰又挑走了有趣的名字。獄警一頭霧水。

女藝術家李•克拉斯納也是當晚被捕的人之一,她為自己選了印象派畫家瑪麗•卡薩特的名字。事後,她回憶說:「我當時並沒有太多選擇……不是用羅莎•博納爾,就是用瑪麗•卡薩特。」

「並沒有太多選擇」──克拉斯納無意間道出了藝術史令人尷尬的一面。

歷史上有女藝術家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加上「偉大」這個形容詞,再問一遍這個問題,似乎會讓人犯難。女藝術家的名字並不在藝術史的「常識」之內。如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不認識王維或李奧納多•達•文西,可能會令人驚訝,但是如果那人不知道管道升或芙烈達•卡羅,大概沒什麼大不了的。在介紹法國印象派的書裡,如果繞開畫睡蓮的克勞德•莫内,簡直是大逆不道之事;而如果恰好忽略了貝爾特•莫里索,卻不會有太多人提出質疑,即使莫里索參加印象派聯展的次數比莫内要多得多。

為什麼會這樣?是女藝術家更缺少天賦嗎?還是她們不知道如何展示自己、讓自己被人記住?

1971年,藝術史學者琳達•諾克林在《藝術新聞》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s?),指出「偉大」的概念本來就是藝術史敘事有意無意編造的一種神話。在這種神話裡,一個藝術家有天賦、創造出偉大的作品然後青史留名,是一個不會被動搖的成長模式。然而要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並不完全仰賴天賦,而是需要經過反覆的訓練,得到周遭環境乃至社會一定程度上的支持。這些先決條件看起來並不浪漫,也總是從偉大藝術家的傳說中被刪除。諾克林明知故問:「如果畢卡索是個女孩呢?他的父親還會為他投入如此多的注意力和期望嗎?」

許多女藝術家甚至從一開始就沒有得到訓練的機會──歐洲不少美術學院直到19世紀才開始接受女學生的申請。如果她們有幸成為男性藝術家的女兒、伴侶或是助手,能夠接受基礎藝術教育,就會遇到第二個難題──裸體。女藝術家使用裸體模特兒長期以來被視為絕對的禁忌,而繪畫或者雕塑出生動的人體是西方藝術的重要評判標準──讓她們在這場比賽裡輸掉實在太容易了。

諾克林的論述在西方藝術史學界可謂石破天驚。從那時起,許多人開始努力挖掘歷史上那些隱沒的天才──被遮蔽的女藝術家們,並且發現,在藝術史的幾乎每一個階段,女藝術家從未缺席,總有女藝術家超越自我和社會的限制,創造出動人心魄的作品,然後迅速被人遺忘。

總是如此。

從諾克林發表這篇論文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五十年。在這段時間裡,重新發現和討論歷史上的女藝術家的著作數不勝數。

為什麼我們仍然想要做這本書呢?

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從未系統學習過藝術史的朋友,他們常常會問一些尖銳又無比重要的問題:「為什麼這幅畫會這麼值錢?」「為什麼這種『我也能畫』的作品能夠堂而皇之地走進美術館?」「誰來決定一幅畫是不是好看的?」這些問題,通常會由一些藝術史科普讀物做出解答,但是這些藝術史科普讀物往往會有意無意地重複從古至今的偏見──只從男藝術家的角度敘述藝術史。

我們想,如果從女藝術家的角度來梳理和介紹藝術史,也許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回答更多的問題。比如,「藝術史應該怎麼寫,是不是由一個人決定的?」「藝術家突出重圍,需要什麼樣的條件?」「藝術家需不需要有商業頭腦?」在這本書裡,所有女藝術家都不是作為彌補性的角色或者例外存在,也不是「僅僅因為她們是女人」就被選中。我們挑選出了藝術史中不可或缺的女藝術家,了解她們,才能夠真正了解藝術史的全貌。

你可以在書裡看到各個時代的女藝術家如何突破社會及個人生活中的限制,改變藝術史的進程,提出描繪世界的新方法,創作出令人驚嘆的作品;同時,你還可以看到許多有趣的藝術史故事。

我們希望它足夠通俗易懂,足夠好玩,讓你偶爾翻開,就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有用的知識。

這本書主要是由女藝術家的生平組成。在她們的故事開始之前,我們會介紹她們生活的時代,比如那個時代喜歡什麼樣的風格,那個時代藝術家是怎麼賺錢的(沒錯,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家都是需要錢的),而那個時代的先鋒藝術家想解決的問題又是什麼。

在闡述每一位女藝術家作品的動人之處和她們對藝術史的影響之外,我們還加入了「人物頁」和「印象頁」──前者介紹對女藝術家影響深遠的,或是不可或缺的親密人物,後者闡述她的作品和風格給人最主要的印象,讓你可以迅速抓住關於她的關鍵字。

另外,我們認為,忽略也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書寫方式。在處理女藝術家的傳記時,我們有意忽略了一些個人史的細節。這些細節通常被用來給女藝術家的作品蒙上一層迷霧,讓她們長時間努力工作完成的創作僅僅變成一種情緒化的產物,或者讓人以為只有通過這層迷霧才能真正了解她們創造力的來源。在篩選這些人生經歷時,我們只會問一個問題:「這和她畫得好不好有關係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就會故意忽略那些經歷,無論它看起來多麼誘人。

最後,我們在這本書裡加入了一個常常出現的人物──一個小黑人。他/她可以是任何人,可以代替我們發出最天真可愛的疑問並做出解答,也可以代替因為歷史紀錄湮滅而無法找到畫像的人。不管這個小黑人是誰,可以確定的是,他/她在本書中一定保持著最旺盛的好奇心。

本書創作於疫情期間,交通的阻隔使我們獲取資料增加了一些難度,但許多朋友的幫助,讓我們最終將它完成了。我們希望它是一本抛磚引玉的書,在這之後,會有更多人加入,完善女藝術家們的故事。

最重要的是,我們想要感謝你。感謝你選擇了這本書,作為了解女藝術家和她們的歷史的起點,它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內容試讀

西方藝術史畫自畫像第一人海默森

1548年,法蘭德斯畫家卡特琳娜范•海默森畫的自畫像是西方藝術史上目前已知最早的藝術家工作中的自畫像。

她發明了這種繪畫類別。在她之後,想在自畫像上誇耀自己技巧的藝術家總要若有若無地參考她設下的範例。畫中,她坐在畫架前,正在描繪一幅自畫像,左手拿著畫筆、顏料盤,右手扶著用來固定手的位置的支腕杖,看起來早已精通繪畫這門技藝。

在攝影技術發明之前,藝術家畫下自己的形象通常要照鏡子,而卡特琳娜用自畫像定格了這個過程中的一瞬間。這個選擇很聰明:這樣,她就能大膽、自信地盯著觀眾看,展示她作為一位畫家的氣定神閒,而一旦有人質疑她沒有像淑女一樣表現得羞怯、謙遜,她就可以藉口說她只是畫下了自己照鏡子的樣子。

在這幅畫上,你只能看到她,一切都是關於她的:她的相貌、她的自信、她的才華。最後,她在畫的左上角簽名「卡特琳娜范•海默森/ 自畫像 / 1548年 / 20歲」。

對這位突破了時代限制的藝術家,我們卻知之甚少。

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卡特琳娜是法蘭德斯著名畫家揚•桑德斯•范•海默森的女兒,年輕時就成了范•海默森家藝術工坊裡的得力助手,並得到聖路加行會的大師認證。她的小型肖像畫精准掌握人的姿勢和神態,尤其受贊助人歡迎,甚至征服了匈牙利王后瑪麗。她在西班牙宮廷為王后服務,直到王后去世。

關於卡特琳娜的性格,我們可以從一些線索裡猜測:比如,卡特琳娜總會給自己的作品簽名──工作坊裡的大部分助手不會留下自己的名字,他們隱沒在范•海默森這個姓背後。而卡特琳娜顯然有更大的野心。

可是卡特琳娜三十歲之後卻在藝術史裡消失了。王后去世後,給卡特琳娜和她的丈夫克雷蒂安•德•莫里恩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撫恤金──也許,更像是退休金:因為他們離開西班牙後,再也沒有人見過卡特琳娜的新作品。

【15–17世紀,一位女藝術家成功所需要的條件】

1.藝術訓練:卡特琳娜比同時代的許多女性幸運,因為她的父親是畫家揚•桑德斯•范•海默森,所以她在家中就能接受完整的藝術教育,甚至可以在父親的保護下畫男性裸體模特兒,不用擔心到男性畫家的作坊裡當學徒時被人指指點點。

2.贊助人:卡特琳娜的畫技打動了歐洲贊助人。1556年,匈牙利瑪麗王后邀請她到西班牙宮廷裡繪畫,直到兩年後王后去世。

3.家庭支持:1554年,卡特琳娜和音樂家克雷蒂安結婚,並且和他一起到西班牙宮廷為王后服務。在卡特琳娜生活的時代,婚後的女藝術家需要丈夫的准許才能繼續從事繪畫這一職業。而我們至少可以確定,在王后活著的時候,卡特琳娜得到了家裡的支持。

4.行會認可:卡特琳娜年輕時就得到當地行會的認證,獲得了「大師」的頭銜,並開始自己培養學徒。

 

第一個書寫藝術史的人

藝術家的名字被一代人記住還不夠。想要被世世代代歌頌,還需要史學家的努力。1550年,義大利藝術家喬治•瓦薩里出版了第一本西歐藝術史著作《藝苑名人傳》,影響和塑造了許多人對西方藝術史的理解。

《藝苑名人傳》介紹了許多義大利藝術家的作品和生活軼事,書的全名是《最優秀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的生平》,這個題目反映了瓦薩里的野心:他不僅僅要保存一份藝術家紀錄,還要選出當中最偉大的藝術家。而且在瓦薩里看來,評判那些偉大的畫作需要參考藝術家的生活。至今仍然有人同意這個觀點──藝術家的生活和他的作品是不能分開看的,而且藝術史應該呈現的是一代代藝術家的歷史,而不是一件件作品的歷史。

在《藝苑名人傳》中,瓦薩里把文藝復興分為三部分,其中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和拉斐爾生活的16世紀初被稱為「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他認為,是這三位藝術家的作品標記了藝術史巔峰的成就(在「文藝復興三傑」當中,瓦薩里又把米開朗基羅尊為最偉大的藝術家)。他們作為頂級大師的地位就此確立,未來的藝術家很難再撼動瓦薩里選出的「文藝復興三傑」的地位。

在瓦薩里厚厚的傳記裡,他只記錄了一位女性藝術家——雕塑家普羅佩西亞羅西。德•羅西出生於15世紀末的波隆那,擅長在果核上雕刻精細的圖案,甚至能刻出《最後的晚餐》。她精湛的技藝讓她贏得了為波隆那聖白托略教堂創作雕塑的委託訂單。她現在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在這間教堂裡創作的──《約瑟和波提乏的妻子》,源自《聖經•創世記》中的故事:波提乏的妻子想引誘約瑟,被他拒絕,在約瑟逃跑時她扯下了他的披風,後來成了誣陷他的證據。這件雕刻作品有生動的細節,波提乏的妻子手臂上的肌肉和飄動的披風線條都經過細膩的處理,將故事中關鍵的一刻用大理石定格了。

這個故事似乎是個不幸的隱喻。德•羅西成名後,有人散播謠言說她是個不道德的女人,讓她的事業受到了重大的打擊,她最後在貧窮中死去。

即使瓦薩里再版《藝苑名人傳》時又加入了三位女藝術家,但是和長長的一百多位男藝術家的名單比起來,仍然顯得太少了。瓦薩里對女性藝術家的忽略,或許是因為文藝復興時期從事藝術的女性要比男性更少。無論如何,這個有意無意的忽略,也隨著《藝苑名人傳》成為藝術史經典,被保留了下來。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漫畫.圖解「被消失」的藝術史:花朵、毛毛蟲和疼痛也能成為創作主題!23位女藝術家挑戰時代與風格限制,讓藝術的面貌更豐富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