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Cover
試閱
特價

我願成為山的侍者 

NT$350NT$277save21%

已售完

網上分享

內容簡介 / 名人推薦

山,就在那裡,就在心裡

每爬完一座山,就是一個新的自己走出山徑!

愛山,曾是一則不能說的祕密⋯⋯

她曾經歷隱瞞家人偷偷爬山,充滿小小謊言的山林歲月;
她鍛鍊山野能力,找到與山從容相處的方式,
她是帶著孩子、女生爬山的「山女」領隊。

因為愛山,她走得很深,很遠。

山的給予如此無私,餽贈如此豐美,

她願成為山的侍者,傳遞山野的訊息。

 

【本書特色】

封面由剪紙藝術家古國萱創作,立體展現台灣山林之美

 

【本書簡介】

作者愛山,大學登山社時就是一個纖瘦清麗但堅持全程負重登高的「扛霸子」,卻總須隱瞞爸媽、編織小小謊言交代行蹤——因為女生爬高山必須面對更多身心挑戰:家人反對、生理期不便、負重攀登的體力限制、因山野能力不如男性隊友而缺乏自信⋯⋯然而,這些都無法停止她對山的想望。

她知道,台灣這座年輕島嶼擁有全世界密度最高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在地塊劇烈擠壓並刻鑿的皺摺之中,藏有無數大自然的奧祕:山容起伏奇險峻秀,短短半天自溪澗陡升至高海拔,每一步都伴隨精采的微觀世界;登上峰頂整座青島濃縮眼前,360度皆是不可思議的美景。

高海拔的修煉,與一個人的山野追尋

爬高山,就是一次次高海拔的身心修煉。行進間沒有了路跡,和植被搏鬥開路,冬雨中幾乎失溫的絕望感,險峻山勢考驗手腳的落點……是這些迫切的需要,讓她必須將注意力完全放在身體和山野上——不知不覺,山中行進挑戰並逐漸置換了在山下的習慣與知覺模式。

百岳之外,更有千座以上人跡罕至、神祕蓊鬱的中級山,是靈境追尋的最佳練習場。她曾不帶糧食、不備帳篷,四天四夜行住坐臥於方圓直徑三公尺的山中,默觀樹、默觀山、默觀心,克服恐懼之後打開了全新的感知接收器。山上生活讓她學會了「減法哲學」:無㕑餘、不浪費、踐行「無痕山林」理念,空出背包,淨山撿拾萬年不分解的垃圾下山……

每爬完一座山,就是一個新的自己走出山徑。

用孩子的眼睛,看見不一樣的山

一再走入山裡,她不是不曾懷疑,在前線探路、定位、負重是男生的長處,攻頂、登百岳、破紀錄、持續開隊以晉升響導⋯⋯這些價值有如山下社會的縮影,界定了登山隊的速度與風格,也成了一個人山野能力的硬指標,但自己卻為了融入他人的節奏,少了從容、錯過了身邊的風景。那麼:

  • 是不是可以不再跟著別人的腳步爬山?不再用他人的期待來塑造自己?
  • 有沒有可能用另一種方式,和山溝通與相處?
  • 可不可以帶著孩子、女生、沒有登山經驗的人,自在地與山相遇?

作者決定用不一樣的身體與感官經驗開發新的旅程,邀請人們走入山裡:她帶著麵包師、農夫、紀錄片工作者、咖啡館老闆、雜誌主編、剪紙藝術家、流亡藏人,以及只有女性與孩子的隊伍爬山。他們少有登山經驗,走得不快也不遠,卻很深刻。

願成為山的侍者,傳遞祂的訊息

山,就在那裡,就在心裡——祂的給予如此無私,饋贈如此豐美。

她願成為一位謙卑的侍者,傳遞山野的訊息。

本書開展出全新的山岳視野,帶我們看見不一樣的山。

 

暖心推薦

林蔚昀|作家・詩人

吳雲天|出去玩協會創辦人

達  娃|七世代自然生活學校創辦人

劉克襄|作家

目錄

【推薦序】
以山為名的道路   文/林蔚昀・作家

 

一。山,就在那裡──年少輕狂・中央山脈南三段

之一・給我一個走下去的理由

之二・嘆息時光大道

之三・青春是不死的

之四・山的信徒:走入祂的存在

 

二。深入秘境──島的眼淚・嘉明湖山區

之一・颱風天叛逃的登山隊

之二・這是山的呼吸

之三・危險是一種試煉

之四・鍛鍊山野能力:用自己的步調,走自己的路

之五・碰觸美麗荒野的代價

 

三。高海拔的修練──自在前行・雪山山脈

之一・如果聽見召喚,就轉身直視渴望

之二・獨處之必要

之三・活著,因為飢餓

之四・一則山的寓言:高海拔人的小星球

 

四。靈境追尋──突破臨界・南湖大山到濁水溪畔

之一・蜂螫,意外的突襲

之二・當整座山只剩自己

之三・月光森林中的頓悟

 

五。我願成為山的侍者──牽你的手・瓦拉米、雪山東峰、合歡山

之一・死亡交付的力量

之二・山女的練習:牽引你們入山

之三・透過孩子的眼睛,看見另一座山

之四・衝了!最後一道封鎖線

 

六。山,就在心裡──降低高度之必要・壽山

山教會我們的事

【推薦序】

文/林蔚昀  作家・詩人

以山為名的道路 

兩個月前,出版社編輯告訴我一本他們正在做的書,是關於一個女生去爬山。一開始,她瞞著家人偷偷摸摸地和朋友爬山,或自己一人上山。後來,當她走過許多山,她帶自己的朋友去爬山,包括孕婦、小孩以及從來沒上過山的人……

我說,這本書聽起來真有趣!編輯希望請我寫一篇推薦序,當時一口答應,但是真的拿到稿子的時候,卻開始覺得害怕,猶豫著要不要接下。

會覺得這本書有趣,是因為熟悉及懷念。因為我父母職業及愛好的關係(他們都是生物學家,尤其父親致力於山林及生態保育,和國家公園有很深的淵源),我從小走過許多台灣的山。到了國外居住,也很自然地會去山裡走走,甚至還因此在波蘭的聖十字山(傳說中巫婆出沒的所在)結識了做劇場的朋友,並且進一步透過他們認識我丈夫……可以說,我的人生冥冥中是被山牽引著的。

至於為什麼會覺得害怕呢?因為雖然父母是生物學家,我卻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文學藝術),也沒有像他們或本書作者一樣,揹著沉重的登山設備,很專業地去爬高山,忍受山路的辛苦,享受山林的壯闊(我去過的山都是比較適合散步的)……

這樣的我,能了解這本書嗎?能準確抓住這本書的本質嗎?它會讓我覺得有趣還是無聊呢?我是不是應該忍痛拒絕,讓比我更了解山、更熱愛山的人來寫推薦序?

不過,這一切的疑惑和不安,在我開始看《我願成為山的侍者》時,就被放下了。我慢慢地,用自己的節奏走入作者的文字,讓它包圍我、洗滌我、感動我、溫暖我、撫平我,就像作者走入山中,讓山溫柔地擁抱她,讓山接受她的恐懼及脆弱。

即使像我這樣不懂山、很少接觸山的人,在看到作者平易近人、充滿敘事魅力和情感的文字時,還是會被山的美麗深深撼動。當作者寫到溪澗匯流口「堆疊就像巨人的冰淇淋」那樣一球一球的青草,森林的香氣(她把它分成「動物性的」和「植物性的」)以及被陽光蒸發、讓整座山谷冒起白煙的冰晶草原……我感覺彷彿自己也在山中,凝視作者曾經看到的事物,和她一起發出驚呼及嘆息,想著:台灣怎麼這麼美、這麼豐富啊!

但是,這樣的美感體驗和Discovery頻道或是「寂寞星球」系列叢書所帶來的憧憬並不同。作者沒有單純地以感性的文字謳歌山林的美好,她也讓我們看到山林潛在的危險(在山裡可能失溫、斷糧、被蜂螫、跌落懸崖)、人在山林中必須面對的孤獨、為何要爬山的疑惑(有時會因為疲倦、痛苦、受到阻礙而不想爬了)⋯⋯同時,她也對是否要公開一個山中的地點有所掙扎(分享了、公開了,山是否會遭到人為的破壞?),也對不懂得尊重山、在山中留下垃圾的人感到憤怒、失望及傷心。

雖然這是一本寫山的書,卻充滿了人味。書中的人不是入侵者、占領者,而是懂得欣賞山、尊重山、與山對話的「高海拔人」。這些人在山中遇見自己、遺忘自己、同時出世卻又放不下塵世(尤其是在山上關心三一八運動期間)……最後發現山林和人以及人的社會其實息息相關,是一體的兩面。人不能離開山林(自然)生活,而山沒有人的照顧、愛護,也會受到文明的侵擾和威脅。

如果山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是有關連的,那麼進入山、走在山上也可以視為一種人生的道路。在《我願成為山的侍者》中,我們多次看到作者在山路上的體悟成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力量,而當她在人生路上成長、老去,她對山的觀感、與山的互動也慢慢改變。在本書的最後,我們看到以前必須瞞著家人爬山的她,現在竟然帶父母上山了。這是山人合一的最佳註腳,而且我想,這不是和解的結束,而是開始。

讀這本書的過程其實也像爬山。有時候急著趕路,有時候會停下來看看路邊的花草,有時候疲累無聊,但下一瞬間,又被美麗的景色或作者內心的風景感動,以至於驚訝地說不出話來。書中令我驚豔的句子族繁不及備載,但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是:「而每個人被牽動的神經不同,被開發的雷達也不一。我有些困窘,不知從何說起,直到有一天我覺悟,不是每個人都要看到一樣的風景吧,不非得要登高望遠,只要懂得彎腰,近身的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就藏有許多寶貴的訊息等我們拾取。」

是啊,即使是同一本書、同一座山,每個人也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這些風景雖然不同,但依然可以對話。在此,我想送作者一首我翻譯的、波蘭詩人安傑‧蘇靈(Andrzej Suryn)的詩,作為本書的答禮,或者說,回應她歌聲的答覆:

這是以你為名的道路

就像你想的一樣 它是唯一的道路

你不會迷路

因為迷路就是道路

你不能回頭

因為那裡已一無所有

你不能停下

因為你不能停下……

我想,這麼說應該不會太過分——作者的道路是以山為名的道路。而走入這本書的我們,也會在這道路上遇見自己的道路。

獎項名稱

延伸內容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我願成為山的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