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特價

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

Orlando: A Biography

NT$310NT$245save21%

已售完

網上分享

內容簡介 / 名人推薦

【名家讚譽】

完美的傑作。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

 

「《歐蘭多》是撫慰每一個人的枕邊書。」

──酷兒女神,蒂妲‧史雲頓

 

「性感、挑逗又撩人。」

──英國才女,珍奈.溫特森

 

【特別收錄】

多幀1928年初版「吳爾芙祕密情人珍貴家族照片

酷兒女神∣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

英國才女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專文推薦

師大翻譯研究所教授 李根芳──導讀

張小虹、耿一偉、蔡詩萍、柯裕棻、李屏瑤──經典推薦

 

同一個人,沒有分別,只是轉換了性別。」

身體是一個容器

性別是流動而連續的

 

穿越三百年的時空,經歷忽男忽女的變身冒險──

早在1928年,吳爾芙就已寫下現在才鬆動的性別價值觀

書中描述的「性別流動」意識,遠遠超前它所在的時代

16世紀末的年輕貴族歐蘭多容貌俊美、性情陰柔,深受伊莉莎白女王鍾愛。

在三十歲那年,他被愛人背叛、欲將人生寄情於詩作卻又遭受無情的批評。

他看破人生,認為一切都毫無價值。愛情和雄心壯志,女人和詩人,全都是一場徒然。

他自請赴土耳其擔任大使,卻在封爵盛宴後的一場戰亂中陷入昏睡,當他在七天之後醒來,竟發現自己變成了女人……隨之而來的改變是:無法保有財產、寫作的限制,以及婚姻。

歐蘭多的一生跨越三個世紀,經歷兩種性別,場景橫跨歐亞兩大陸,更置身於無數的性別角色變換。她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男人、一位詩人、一位懂時尚的女人,也是一位傳統維多利亞時代女性。

這不是另一場紙上思想實驗,而是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的現實

 

orand,性別流動:性別角色可以自由選擇

歐蘭多直到三十歲為止是個男人,然後變成了女人。

她既是男的,又是女的;她知道男人和女人各自的祕密,也兼具兩者的弱點。

他先是男人,而後是女人;先是愛人,而後慢慢學著被愛。

剛變成女人時,她還不改慣性愛著女人;想要外出不得不女扮男裝時,又被女人愛上。

作為男人,他被女人欺騙;變成女人後,換成她欺騙男人。

當她愛上男人,她驚訝地發現男人像女人一樣奇特而細膩;

而對方也從歐蘭多身上感受到,女人其實也像男人一樣包容且直率。

原來,一個人身上不只有一個性別;

原來,男女身上不僅有別,也有彼此共通的特質;

性別只是一種扮演,而非天性,是可以隨時流動變化的。

 

身分扮裝:生命經驗的雙重拓展、多元的價值、多重的身分認同

歐蘭多在扮演不同性別角色上,就像她的名字「Or∣ando」一樣遊刃有餘,

跳脫陽剛/陰柔二元對立的僵硬束縛,充滿了多重選擇與並存的可能性:

──穿馬褲時表現得誠實正直,換上裙子嬌媚迷人,同時享受來自男女兩性的愛情。

她的性別更換的頻率,遠比那些始終只穿著同一性別服裝的人來得更加頻繁。

這讓她獲得了雙倍的好處,生活的樂趣因此增加,人生經驗也變得更加豐富。

原來,「穿著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也改變世界對我們的看法」。

原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世界對我們的看法,不會是固定,也不需要固定。

性別的流動,多重的身分認同與生命經驗拓展,這是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的現實。

 

愛人的家族肖像:具現性別流動的史詩

吳爾芙將這部作品獻給激進的小說家兼詩人,也是她的同性伴侶、著名的「西辛赫斯特花園」的創造者──薇塔.薩克維爾–魏斯特(Vita Sackville-West)。《歐蘭多》就是以薇塔為藍本寫出的傲世傑作,書中並搭配多幀薇塔及其祖先的照片。薇塔本人的世界非常多采多姿,她是作家、貴族、旅行者、女同性戀者、母親、外交官的妻子……作為多重身分認同的代言人,再恰當不過。

家族相片的真實性,既模糊了《歐蘭多》虛構(小說)/傳記之間的界線,也呼應了主角性別流動的內在真實:同一個人,相似的容貌,只是轉換了性別,具現了這場橫跨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暗示每個人的血液中都繼承了先祖的陰性與陽性特質,每個人身上都有男性與女性。

吳爾芙以歐蘭多表達了她對薇塔的愛情私語,薇塔的兒子奈及爾•尼柯遜(Nigel Nicholson)說,這本書是「文學史上最長也最迷人的情書」。

不過,照吳爾芙自己的說法,這本小說也是「一個玩笑……一個作家的假期」,一部讀之令人心喜的作品。

 

序/導讀

【推薦序】

《歐蘭多》:吳爾芙最為越界犯規的一次實驗(節錄)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

 

在《歐蘭多》之前,吳爾芙已經寫了三部小說,全都是在回顧──重生──那些深密切膚的體驗。這番復新重生,也接受那不可避免的面貌轉換、多面並呈、包納綜合與發展演進。這特別使得吳爾芙不只被推尊為正規的現代作家,更是性靈深刻的作家。《歐蘭多》這本書,這位苗條而離經脫軌的昵侍小寵,或許呢,就是她所從事最為越界犯規的一次實驗。融接了雙重曝光的肖像,以她父系所傳承的語言當作一種護身符,它滿載著希望與無憂無慮的放縱,不只奔向一片光明的未來式,而是壯麗榮耀、又值得信賴的當下現在式。

說到這裡,現在我必須聲明,我自己與歐蘭多的關係是一種親緣性的糾結,既複雜又交織纏繞著。

 

一部奪魂致幻的人類經驗指南

我以前的學校靠近七橡樹(Sevenoaks),走一小段路可以到諾爾莊園(Knole)。我有一個同窗好友,就是薩克維爾–魏斯特家的人。

就像歐蘭多(也像薇塔)一樣,我成長於一幢古老的宅邸,看起來就像樓梯上畫作裡的人:他們大多是穿戴襞襟、留著大鬍子,身披天鵝絨的男子。我們都面對著幾件小家飾,正正經經擺好姿勢,眾人串連成一株高大的世系樹狀圖,就像是許許多多遺落在樹枝上的派對氣球。我也曾經寫詩,跟歐蘭多一樣。在青少年時期的遐思綺想裡,我讀了這本書,而且相信那是一部奪魂致幻、人書交游的傳記,寫著我自己的人生與未來。

對我來說,這本幻景萬千的小東西一直是一部實用的手冊。它是人類經驗的旅遊指南,也是益友之中的最高智者。至少它是我的首選:是一位想像中的朋友所送來的瓶中訊息。

 

經典的廣度,人生的滋味

三十五年後的此刻,我重讀此書,而且愕然發現它像魔鏡一樣發生了變化。我過去原本以為這本書是在談寫作、成為作家,如今我視之為在談閱讀,教人在鎖鍊之中各就各位。我一度以為這本書在講述永恆的青春,而現在,我認為它是在訴說成長、學習度過人生。

有長達五年的時間,我有幸跟隨莎莉.波特(Sally Potter)一起工作,打磨她改編自此書的同名電影《美麗佳人歐蘭朵》,並且飾演了歐蘭多一角。

二十年後,歐蘭多仍然是我在俄羅斯最為人熟知的名字,全世界的大街小巷都不假思索地叫我歐蘭多。我的閣樓上有個盒子,擺著歐蘭多在電影裡穿的兩套戲服。總有一天,我知道兒子會找到它,並且拿來試穿。總有一天(我想很快吧),我那寫詩的女兒(也就是我兒子的雙胞胎姊妹),也會拿起吳爾芙這本書,看看是否適合自己。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期,可以說長達許多年吧(畢竟時間的燈籠褲都有牢固的鬆緊帶),《歐蘭多》看起來絲毫不至於無足輕重,它或許是任何作家寫給青少年的讀物裡份量最扎實的一部。它讓人如實篤信,這一切剎時之間都幻化成真了:男孩與女孩,血統與血的脈動,英國與其他每個地方,避世獨處與人際交往,文學與生活,靈活與緩慢,活人與逝者,現在與過去,猶如一套光之魔法。

如今我懂了:無論人生長短,任何一刻──只要我們那連綿不斷的困惑焦躁一時出了閃失,使得清明的靈光乍然一現,讓我們得知整個人生最重要的還是順其自然、呼吸吐納,並且昂首挺胸、死而後已──那麼《歐蘭多》這樣的書,你便該置於枕下,以為憑依。

 

 

導讀

雌雄莫辨的心靈,開啟多元價值的可能(節錄)

◎李根芳

 

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來閱讀吳爾芙的《歐蘭多:一部傳記》(Orlando: A Biography),這部作品都稱得上是本奇書。一方面它是一部傳記,以英國歷史為背景,個人自我成長歷程和國家大歷史互相唱和,映照出自我與家國的繁華起落;另一方面又大量穿插著虛構與幻想,把性別轉變及縱橫數百年長生不老的神話傳說,交織成一場跨越時空與性別的華麗冒險。故事的主人翁歐蘭多生於十六世紀的英格蘭,祖先是為英國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的顯赫家族。十六歲的他受到伊莉莎白女王的鍾愛,被召入宮中倍受恩寵,後來他愛上俄羅斯公主莎夏,卻遭她欺騙遺棄。他過了一段放蕩的生活之後,將全副心力專注於文學創作。此時一名來自羅馬尼亞的貴族對他窮追不捨,因此他請求出使土耳其,表現相當傑出。但在當地一場戰亂中,他陷入昏睡,突然醒來後,三十歲的他搖身一變成為女性。這時她放下一切榮華富貴,融入吉普賽人的生活,到處流浪。然而,她對文學創作始終不能忘情,對大自然的熱愛更是與吉普賽人的信仰有所衝突,於是她決定回到英國。此時已經是十八世紀,英國宮廷對貴族女性的約束限制與前大不相同,她不時得喬裝成男性,才得以獨自外出,享受行動的自由。她雖歷經數百年的歷史,但卻永遠維持二、三十歲的容顏,到了二十世紀,此時三十六歲的她甚至結婚生子,並且出版了詩作,得到文學獎的肯定。

 

小說主軸是吳爾芙以情人兼至交薇塔.塞克維爾-維斯特(Vita Sackville-West)為主角所創作的傳記。作品完成後,她題獻給薇塔,並在作品裡附上多幀薇塔及其祖先的照片,薇塔之子奈及爾.尼可森(Nigel Nicolson)稱這部綿延三百多年歷史的傳記是文學史上最長、最迷人的情書。吳爾芙用慧黠嘲諷的筆調,寫下歐蘭多縱橫數世紀的英國歷史,經歷男身、女身的生平故事。她參考了塞克維爾-維斯特家族史,把薇塔祖先的豐功偉業也寫入了這本傳記,因此在前幾章,吳爾芙除了描述薇塔十幾歲的生活,也把她的男性先祖的事蹟一併記下。薇塔本人的世界非常多采多姿,她是作家、貴族、旅行者、女同性戀者、母親、外交官的妻子等等,所以為她作傳,以描繪一個人的多重身份認同,真是再恰當不過。既然是傳記,免不了涉及歷史、記憶、個人與群體等大命題,如誰的生命值得記錄?如何書寫才能捕捉真相?吳爾芙作為一個深刻的作家,當然也會思考這些問題,加上為女性作傳,在過去畢竟少見,因此本書就顯得別具意義。

 

英國學者瑞秋.鮑比(Rachel Bowlby)便指出這部作品是吳爾芙的炫技/玄機(showing “off”)之作,一方面展現其博學多聞,嫻熟於英國史及傳記書寫的背景,另一方面則是跳脫她慣有的意識流及特具詩意、略帶哀愁憂鬱的沈重風格,以諷刺戲謔筆法大開讀者與文學家的玩笑。雖說是以傳記形式面世,但她又對這種文類極盡調侃之能事,也對史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不斷嘲弄戲仿。若再加上她父視是以編撰英國兼具正史及經典地位的《全國傳記辭典》(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而著稱,那麼她對這個文類及歷史、傳記作家的嘲諷,顯然還具有強烈的挑戰父權的意味。

 

這部作品是漫漫情話,傾訴了吳爾芙對薇塔的滿腔愛意,但也是嚴謹的批評之作,針砭傳記寫作的謬誤和史學家、學者的故作正經。正如吳爾芙日記裡寫道,《歐蘭多》是隨興而作,「我要樂趣、我要奇思幻想、我要(這可是認真的)賦予事物戲謔的價值。這樣的情緒縈繞著我。我想寫個故事,在同個脈絡裡,既可談劍橋大學紐恩女子學院,又可談女性運動。」《歐蘭多》絕對是部有趣新奇的傳記,帶領著讀者跟隨主人翁一同穿越三百餘年的時空,經歷忽男忽女的變身冒險。

 

那麼,在這部作品出版迄今近一百年的今天,女性運動經歷了數波革命,性別平權也在近世獲得更大的支持,性別與性取向等議題歷經大鳴大放,無論是女性地位或是性別身分認同,都可看到長足的進步。在小說中,歐蘭多奮力爭取的財產繼承權和女性經濟獨立等議題,如今在各地大都有了改善。普遍說來,舊有的性別框架已被打破,男女兩性二元對立已由LGBTQ取代,成為新的性別身分認同,歐蘭多的華麗變身在這個多元價值的時代,能帶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內容連載

第一章

他——我們毋須懷疑他的性別,不過這個時代的流行服飾的確讓這一點模糊難辨——正對著屋椽垂下來擺盪的一顆摩爾人頭顱揮刀橫砍。那顏色有如舊足球,形狀其實也差不多,只不過兩頰凹陷,一兩撮粗糙乾掉的毛髮有如椰子殼的鬚皮。歐蘭多的父親,也有可能是他祖父,在非洲野蠻之邦的月光之下,把它從一個猛然竄出來的魁偉異教徒肩膀上砍下來。現在,在這殺死他的英國勳爵的豪門宅第裡閣樓上,他的頭顱隨著從不停止的微風,輕柔地、不停歇地搖晃著。

 

歐蘭多的列祖列宗曾經在水仙花遍地的戰場、多石崎嶇的戰場、滿佈蜿蜒河流的戰場上馳騁,從許多肩膀上砍下顏色各異的頭顱,然後把這些頭顱帶回來掛在屋椽上。歐蘭多未來也會這麼做,他發誓。不過他現在才十六歲,還太年輕而不能跟著父執輩們在非洲或法國馳騁,他總是偷偷避開母親和花園裡的孔雀,來到他的閣樓房間,在那兒爆衝猛撲,對著空氣揮舞利刃。有時候他削斷了繩索,頭顱掉到地上,他得再繫回去,懷抱著某種騎士精神,他刻意把頭顱掛在幾乎搆不到的地方,這麼一來,他的敵人就得意洋洋地咧開乾癟發黑的嘴對他笑。這顆頭顱來來回回地擺盪,因為這宅邸座落在莊園的最高處,佔地如此遼闊,因此彷彿攔住了風,不論冬天或夏天,總是這兒吹吹、那兒吹吹。繪有獵人的綠色掛毯永遠在飄動。他的先祖們一直是名門將相,頭頂著小王冠從北方雨霧中南下。房間裡的一道道陰影,地板上縱橫交織的黃色光潭,不正是太陽穿過了窗上鑲嵌玻璃的巨大家徽所構成的嗎?現在歐蘭多正站在那個紋章裡的黃豹身軀中央,他把手放在窗台上,想要推開窗戶,他的手立刻就被染上紅色、藍色、黃色,好像蝴蝶翅膀一樣。所以,那些喜歡象徵符號、樂於詮釋解碼的人,此時就會發現,雖然他那線條優美的雙腿、俊秀的體格、勻稱的肩膀,全都透著家徽紋章的各色光線,可是當他推開窗時,他的臉龐卻是整個被陽光照亮。再沒有比他更真誠而又悶悶不樂的面容了。生下他這張臉的母親不知有多開心,能夠記錄這樣一個人生平的傳記作家更是不知有多幸福!她永遠不須煩惱,他也不需要任何詩人或小說家的助力。他將會成就一樁又一樁的功業,獲得一項接一項的榮耀,晉升一個又一個的高位,他的祕書會亦步亦趨,直到歐蘭多達到心中企及的目標巔峰才罷休。仔細瞧瞧,他的外表正是為了這樣了不起的大事業而生。紅潤的雙頰有著桃色的絨毛,唇上的細毛只比雙頰絨毛顏色稍稍濃密了些。他的嘴不大,微微上揚著,蓋住他杏仁般精緻潔白的牙齒。他的鼻梁挺直如短劍,頭髮是深色的,小巧的耳朵緊貼著兩側。哎呀,細數了這年輕俊俏的五官,可絕不能就此打住而不去說說他的額頭和眼睛。哎呀,這幾樣差不多是每個人生下來都有的。我們若是直接注視著站在窗前的歐蘭多,就不得不承認他的眼睛像是出水的紫羅蘭似的,水汪汪地彷彿要滿溢出來,顯得眼睛更大了。額頭像是大理石圓頂,架在兩個像空白獎章般的太陽穴上。只消直視他的眼睛和前額,我們就目眩神迷、讚不絕口。只消直視他的眼睛和前額,我們就得承認,縱有千般不是,任何一個優秀的傳記作者一定也會予以迴避隱匿。他見到的景象讓他心煩,比方說看到他母親,一位身著綠衣、極為美麗的淑女,走到屋外餵孔雀,她的侍女翠琪特跟在後面;他見到的景象令他開心——那些鳥兒和那些樹木,有些景象讓他愛上死亡——傍晚的天空、歸巢的烏鴉,這一切景象,加上花園的聲音,敲錘噹噹、伐木丁丁,統統沿著迴旋的階梯進入他的腦中(這兒空間可大著呢),掀起了強烈情感與激動情緒所造成的騷亂與困惑,這可是所有優秀的傳記作家都厭惡的。不過且讓我繼續說下去,歐蘭多慢慢地把頭縮進來,坐在桌前,然後,帶著一種每天時間一到就會去做某件事的半意識狀態,拿出標題為《伊瑟伯特:五幕悲劇》的筆記本,再把沾有汙漬的舊鵝毛筆浸到墨水裡。

 

他很快就寫滿了十幾頁的詩句。顯然他的文思泉湧,但是內容卻很抽象。他的劇中人物是墮落、罪行、苦難,還有聞所未聞的領土上的國王和王后;匪夷所思的陰謀令他們驚懼不已;高貴情操使他們義憤填膺。沒有一句話是他自己會說出來的,不過每句話都寫得流暢優美,想想他的年紀——他還不到十七歲呢——十六世紀還有好幾個年頭才結束,這些表現可真是了不起。不過,他最後還是停下來了。他本來正在描寫大自然,就像是所有年輕詩人永遠在做的事一樣,為了要精確描述他所看到的綠色(此處他比絕大多數的詩人來得更大膽),他仔細地看著事物本身,這恰巧是他窗下的月桂樹叢。在這之後,他當然就寫不下去了。大自然裡的綠色是一回事,在文學裡又是另一回事。自然和文學似乎先天互斥。要把兩者結合在一起,它們就會讓彼此四分五裂。歐蘭多眼前所看到的綠色破壞了他原來的韻腳,打斷了他的節奏。而且,自然有她自己的戲法。一看出去是花叢裡的蜜蜂、打呵欠的狗、太陽正要下山,一想著「我還能看幾回落日」等等的(這些思緒已經太老套而不值得記下),就會擱下筆、穿上外套,大步走出房間,像往常一樣,一腳踢到上了漆的櫃子。因為歐蘭多有點笨手笨腳的。

 

他小心翼翼地,就怕遇到人。園丁史達柏斯正從小路走過來。他躲在樹後面等他走過去。再從花園圍牆邊的一道小門出去。繞過馬廄、狗屋、釀酒房、木工坊、洗衣間,還有做蠟燭、殺牛、打馬蹄鐵、縫製皮背心的地方——因為這宅邸就是各行各業工匠熱鬧工作的城鎮——來到了羊齒小徑,沿著這條路上坡可以來到花園而不被人發現。也許人的個性特質也有親疏之分,相近的特質彼此吸引。傳記作家在此想要請大家注意一件事,歐蘭多的笨手笨腳和愛好孤獨是相輔相成的。他老被櫃子絆到,自然想去一處孤獨的地方,有開闊的視野,覺得自己永永遠遠地孤單一人。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歐蘭多:一部穿越三百年的性別流動史詩【經典新譯•百年珍貴影像復刻版】”